机器人通过重复动作学习实现智能化

机器人通过重复动作学习实现智能化

训练场内一片寂静,每位采集师每天需要重复完成同一个动作超过500次。一个场景的数据收集工作,往往需要单个采集师持续投入约200天的时间。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2025年初频繁登上新闻头条。

接二连三的"首个"记录不断诞生:首款通用型智能系统、首台能在雪地自如奔跑的机器人、首位完成复杂空翻动作的机器个体……以及在今年4月19日,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圆满举行。

这场比赛与北京亦庄同期举办的半程马拉松同步进行,但最终仅有6支参赛队伍完成了全程。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的广泛讨论。

在北京和上海的训练中心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着高强度的数据采集工作。在位于北京的研发基地,100个机器人正在接受基础技能的训练。其中80台设备通过简单的生活物品如水瓶和积木,反复练习抓取、放置等基本操作;另外20台则专注于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下的行为数据收集,包括叠放毛巾、浇水、理疗和清理沙发等。

在上海市浦东张江的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来自不同品牌的100多个机器人正在进行协作训练。这些设备形态各异,每位机器人都配有专门的操作员,他们不断重复着基础动作以优化算法模型。

数据采集工作是机器人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科研人员指出,类似幼儿学习的过程,机器人也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和实时指导来完善技能。目前的数据储备量远未达到理想水平,未来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以积累更丰富的训练样本。

专家们认为,尽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这要求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上保持耐心和投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期待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潜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