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显示我国市场准入机制持续优化。相较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本,本次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精简为106项。
在降低准入门槛方面,《清单(2025年版)》取消了公章刻制业许可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调整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等8条全国性限制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部分领域放宽了准入。包括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电视剧制作、药品批发和零售单位筹建等多个行业均降低了准入门槛,相关领域仍实施必要监管但流程更加简化。
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删除了涉及交通物流、货运代理等17条地方性许可措施,改为实行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胡朝晖表示,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全面开放,各类经营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政府部门不得设置其他准入障碍。
在推进"宽准入"的同时,注重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本次清单新增了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等新业态新领域的规范管理,并对社会民生领域相关措施进行了优化调整。
自2018年我国首次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已历经四次修订。清单事项从最初的151项精简至目前的106项,缩减比例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