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检报告中"结节"一词频繁出现,已成为人们健康体检中常见的关注点。实际上,"结节"并非一种具体的疾病名称,而是医学影像学上对体内某些组织变化的一种描述。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各类健康检查项目的普及,结节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体检人群中,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分别达到了53.6%、47.7%和33.9%。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对于50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检查。专家指出,虽然早期发现确实是治疗癌症的关键,但初次发现结节无需过度紧张。医学研究表明,在所有检出的结节中,最终被确诊为恶性的病例仅占极少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同梅表示,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有结节后都会感到非常焦虑,担心病情会迅速恶化。对此,她建议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检查和治疗即可。
公众对结节的担忧主要源于对癌症特别是肺癌的恐惧。由于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人们对任何可能与之相关的健康信号都格外敏感。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结节通常根据其大小、数量、形态和密度等特征进行初步评估。以肺结节为例,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多为良性病变;而直径超过5毫米的结节,则需要进一步观察或检查以明确性质。
面对体检报告中出现的"结节",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专业评估和随访,才是科学理性的应对方式。